找到相关内容288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赵朴初答:舍利是什么?

      赵朴初答:舍利(Sarīra)就是遗体,但这个名称一般只用于佛和有德行的出家人的遗体。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21181310658.html
  • 问:“功德”一词,请问该怎么理解?

    功德,大致有两个内涵,一是德行,一是所获利益。当我们用于佛陀时,通常是指佛陀具备哪些德行。当我们用于众生时,通常是指做某件事所能得到的利益。用于不同方面,内涵会有些区别。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85977880.html
  • 赵朴初答:佛教僧侣对在家佛徒有什么义务吗?

      赵朴初答:一般说来,在德行上为他们树立模范;教导他们,劝善止恶;为他们讲说佛法;安慰病苦,必要时得参加社会灾难的救济;慈悲柔和,促进众生的福利。

    赵朴初

    佛教常识问答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7/06201510734.html
  • 妙莲法师答:为什么有才能却仍一生潦倒?

      妙莲法师答:这就是有慧没有福。福从那里来呢?从德行而来。你能行财施、法施、无畏施,救济人家的逆境、解除人家的痛苦,这都是培福。有福、慧就自在了。

    妙莲法师

    解惑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2414411797.html
  • 妙莲法师答:有钱就快乐吗?

      妙莲法师答:不见得!很多人因财而招横祸呢!要用钱来修福修慧,有了德行才是快乐。切忌‘为富不仁’!

    妙莲法师

    解惑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5033411907.html
  • 要成佛必受魔

    奋斗到底,最后的胜利属于我们的。所谓「要成佛必受魔,要学好冤孽找。」人不够德行,随风飘荡,就堕落了。有足够德行,则不会被魔王所摇动。为什么?因为生生世世所修的根基深厚,什么魔来也不怕。   我们所犯...,心中也没有一个欢喜。其实赞叹或毁谤是世间一种风。所谓「八风吹不动」,何谓八风?就是称、讥、苦、乐、利、衰、毁、誉。如果被八种风一吹,心就动摇了,那是你的地基没有打好。什么叫地基?就是德行。人的德行...

    宣化上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0840180.html
  • 江西九江东林寺举行拜省庵法师牙舍利法会

    唱东林佛号等待 2008年11月3日11时许,江西省九江市东林寺举行拜东林寺净宗第十一祖省庵法师牙舍利法会,东林寺大知客道岸法师主持。道岸法师先介绍了省庵法师的生平和德行,然后拜读了省庵法师的《劝发菩提心文》,两序弟子边唱颂东林佛号,边依次瞻仰和顶礼膜拜。 第一届净宗弘法人才培训班全体学员参加迎请省庵法师牙舍利活动,并礼拜省庵法师牙舍利。

    佚名

    |舍利|法会|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11/20415631492.html
  • 问:礼拜佛菩萨的功德有哪五种?

    佛菩萨相貌生得端正圆满,人人见了都生一种爱敬心。礼拜佛菩萨的功德有五种:端正圆满。相貌生得端正圆满,人人见了都生一种爱敬心,对你有一种好感。得妙音声。声音清朗宏亮,好像铜钟。多财富。能礼拜瞻礼佛菩萨的形像,等到将来,会有很多的财富、宝贝。生尊贵家。出生在很有地位、很有德行、尊贵的家庭。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43377614.html
  • 佛使比丘答:哪里能找到佛陀?

    无法见到如来。”(泰本巴利藏第25册,300页)。   这意思是佛陀不存在于色身,而存在于佛心中的德行——(法),必须先见到“法”,我们才可以说找到佛。   当我们礼拜佛像,洞察佛像所象征的内涵当下,就超越佛身,看到佛心。进一步直透佛心所代表的德行——清净、光明、寂静、无执无著的“法...

    佛使比丘

    一问一智慧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9014611212.html
  • 《佛法概论》是佛教院校必修的基础课程

    法的内容。由此,可知三法印即同一空性的义相,这样才能明了真空,说一切皆空是究竟了义。  行、佛法是为了解自制已,净化世间更是理智的、德行的。佛陀开示的人生正道,是为了智行综贯的佛教,从生活的经验中实现出来。依中道行去实践,依德行去体见真理,而此中道的德行,出发于善心而表现为合理的,有益自他的行为;又以合理的善行、净化内心,使内趋向于完善——无漏。佛法的德行是以自他为本而内诤自心,外净器界即人天的...

    释延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12355625.html